为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9月22日至23日,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组走进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马边县”)和雷波县,前往重点帮扶村、帮扶企业、县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资金捐赠、消费帮扶等活动。据了解,调研工作组由中国平安副总经理黄宝新带队,中国平安四川地区统管党委相关领导,马边、雷波两县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调研活动系统回顾了中国平安近年在川定点帮扶重点地区的帮扶成效和经验,据统计,平安在四川地区共建立98个党建共建点,实现四川全省地市州全覆盖,惠及18万农户。调研过程中,中国平安还在马边、雷波两地捐赠乡村振兴资金超300万元,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金融活水灌溉“幸福彝乡” 重点发挥医养、公益优势
马边县是本次四川乡村振兴调研的第一站,作为中国平安在四川定点帮扶重点地区,公司重点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和优势资源,助力当地交通改善、产业升级,牵引优势医养资源、公益资源流入马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马边县,黄宝新一行先后走进马边荍坝镇金华村和民主镇小谷溪村,调研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变化,了解当地的振兴规划。据介绍,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及平安等企业的帮扶下,金华村实现了从“五难村”(行路难、吃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增收难)到“新农村”的转变,小谷溪村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更好地促进当地从“新农村”成长为“致富村”,本次调研活动中,平安还向金华村竹板厂捐赠20万元用于产业帮扶,消费帮扶采购100万元当地农产品,从需求端为当地村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调研组还实地走访了马边县人民医院,并特别召开中国平安医疗帮扶项目——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马边医生培训班回访座谈会。黄宝新表示,平安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及资源优势的模式已摸索出成熟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平安将继续坚持发挥医疗优势,让更多医生走出去接受培训,回到家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平安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持续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赴集团旗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参加系统轮训。迄今已成功举办三期医务人员培训班及一期医务学习交流班,累计培训超100人,为马边、雷波等偏远地区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队伍,显著增强区域健康服务的可持续性与自主能力。
油橄榄产业帮扶覆盖全周期 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在四川省雷波县,莫红乡觉吉村的油橄榄正在进入成熟期,深绿的果实在林中压弯了枝条。硕果累累的油橄榄既是周边乡亲们的脱贫枝,也是中国平安践行“产业帮扶”理念与乡民们共同栽植的致富树。
黄宝新在调研中表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多维度的综合性工程,中国平安在帮扶举措中已构建起覆盖产业全周期帮扶模式,以“产前谋篇布局、产中提质增效、产后广拓销路”为核心策略,有效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推动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为了协助当地政府实现产业升级,2023年,中国平安引入曾在昭觉县悬崖村试行成功的油橄榄产业打造模式,首期提供60万元资金支持,在雷波的坡地上开启了油橄榄的种植。从最初试种10亩起步,逐步拓展至2025年在觉吉村、鹿角湾村连片建设200亩示范林,目前雷波县油橄榄种植面积已突破330亩,预计三年内将陆续进入丰产期,2030年总产量有望达到40万斤,形成规模化产业。在鹿角湾村调研活动现场,中国平安举行了“油橄榄种植示范林产业帮扶资金捐赠仪式”,向当地捐赠帮扶专项资金130万元,用于进一步推动全县扩大推广种植面积。
为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中国平安积极助力帮扶拓展销售渠道,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上线至平安消费帮扶平台及产品服务App,链接内部超60万员工(含代理人)和超2.4亿客户。
自2023年7月启动帮扶以来,通过主动安排和企业自主营销,平安累计协助雷波汶兴服饰实现销售额超410万元,帮助当地33名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并连续两年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9月22日,平安还与汶兴服饰举行150万元采购订单举牌仪式,以消费帮扶方式继续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其市场化造血能力。
科技兴农、风险减量、绿色发展 科技兴农助力提质增效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运用科技手段,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据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平安坚持推进振兴保模式,通过整合集团内外资源,运用多种“保险+”方式,促进四川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金融保险产品服务为基础,助力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在全省落地项目32个。
针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平安将创新保险理念与数字科技深入应用于生产一线。通过“数字地图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精准承保”“生猪智能点数”“智能电子耳标”“爱农宝自助验标”等技术,显著提升农险承保精准度。同时,依托“千里眼视频查勘”“生猪智能称重”“养殖险小额快赔”等工具,有效提升理赔服务能力和效率。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生猪生产基地,出栏量长期居全国首位。为支持产业稳健发展,平安产险持续加强生猪疫病风险减量管理,协同阿坝、绵阳、南充等多地农业农村局开展风控工作,已为全省超7万养殖户提供培训200余场,完成风险辨识评估3000余次,排查隐患14000余次,发出风险整改建议超10万条。
在德阳市广汉市金鱼镇永和村,平安通过建立耕地数字地图,逐一确定流转农户,形成权属清晰的投保分户清单,结合遥感识别和“爱农宝”APP实名认证,实现“地权物人”精准匹配,完成全村880户农户、1713.8亩耕地、2504个地块的精准承保。
据了解,依托自研“平安鹰眼DRS系统”,平安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救援”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实现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变,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平安爱农宝App经过多年研究和积累,对气象灾害预测和预警可提前到2个月左右。通过上线农业气象、积温积雨、病虫害识别等灾害预警和查询功能,同时,可分时段向农户推送农险防灾减损小贴士,包括如何应对干旱、倒春寒、暴雨洪灾等灾害。其中“农灾大模型”系统2025年累计推送4556万次预警,直接减少农业损失7.6亿元。
据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崔剑斌介绍,2024年,平安创新开发出古树保险产品和服务,为翠云廊(剑阁段)的7803棵古柏捐赠了总保额超5930万元的古树名木救治综合保险,为这群“蜀道古柏”披上了平安“盔甲”。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坚持党建引领,将回头看作为检验帮扶成效、深化资源投入、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以更坚实的投入、更创新的产品服务,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事业,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愿景中,持续贡献平安力量。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