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坚定而稳健,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作为我国整体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开放的“施工图”清晰,成果具体。五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在开放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在9月22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合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高水平开放,高水平是核心,扎实是关键。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金融开放已不仅仅是“开门迎客”,而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制度型开放,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构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格局的决心不会改变,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做好金融高水平开放,需要继续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将“十四五”时期自贸区、自贸港探索的成功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深化、拓宽试点,并进一步做好规则对接,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水平开放制度基础。
做好金融高水平开放,需要共同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积极落实国际监管标准的同时,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加强跨境和多边、双边监管协作,共同防范化解跨境风险,为加固全球金融安全网贡献中国力量,助力汇聚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合力。
做好金融高水平开放,需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走出去”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整合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将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成果转化为支持国内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金融高水平开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开放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也为全球金融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展望未来,我国的金融开放之路将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金融对外开放将持续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