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通知公告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9/29 点击:4 分享按钮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来看,三季度例会表述和上季度例会变化不大,对国内经济运行表述为‘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未提及‘风险隐患较多’表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三季度例会既延续逆周期调节的思路,又布局长期发展格局,体现出政策的前瞻性与定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会议对形势的研判客观清醒,既肯定前期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成效,又直面外部增长动能减弱、内部需求不足与物价低位运行的挑战。这一判断为政策定调提供了坚实依据,明确“适度宽松”的总基调不变,同时强调“力度和节奏”的精准把握。

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在业内专家看来,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专家表示,无论是广义货币(M2),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均保持在8%至9%之间。2024年末,社融/国内生产总值(GDP)、M2/GDP、贷款/GDP的比值为303%、232%、190%,较2017年末分别提升60个、33个、48个百分点,金融总量是比较宽松的。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较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下降0.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也有不同程度下调,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10个基点。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1%,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在9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前期政策持续发力下,业内专家认为,下一阶段如何落实好存量政策是重点。明明表示,本次会议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将此前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表述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体现了对政策落地成效的关注。此外,会议提出“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更多体现了对现有存量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关注。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继续发力

本次会议还提出,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这也是近年来货币政策“优结构”的重点方向。专家表示,我国金融总量已经很大,在保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更需要优化结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全覆盖,7月末,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有力支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下一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被寄予厚望。“上半年,结构性工具成为发力重点,实现‘量扩价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十大政策中,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的涉及六项,成为下阶段重点发力方向。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创设并加力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力推动调整解决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更好发挥其牵引带动作用,提升综合成效。

“未来,结构引导重点还在于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

梁斯预计,下一步,结构性工具或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有机结合,精准支持科创、消费、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同时,创新性探索支持资本市场稳定的常态化机制。此外,会议将稳增长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长期任务衔接,在短期调控中嵌入高质量发展逻辑,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实现“稳当前”与“利长远”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袁浩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5302211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