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挖掘特定场景或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将保险融入场景服务中,与场景服务共同成长并逐步延伸。与此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中小财险公司也尤为重要。
安心财险的风险处置进入最后阶段。
4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批复信息显示,同意东吴财险开业,宋继峰、夏卫新分别获批担任东吴财险董事长、总经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一口气批复同意东吴财险筹建五家分公司,分别为东吴财险江苏分公司、浙江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北京分公司。
业内人士在受访时表示,东吴财险获批开业意味着安心财险的风险处置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与此同时,“安心之殇”再度让业内关注到中小财险公司的经营之困。置身如今“马太效应”愈显的财险市场,中小财险公司该如何破局?
安心财险的十年“沉浮”
十年前(2015年)的6月26日,安心财险拿到了监管部门的筹建批文。同批获筹的,还有易安财险和泰康在线保险公司。
彼时,“互联网+金融”正迎来时代热潮。2015年7月2日,原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互联网金融专业化方面的先发优势,有序增加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试点机构。随着安心财险等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再加上2013年开业的众安在线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增至四家。
但与当初主张“简单的保险”“让消费者拿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车险99%的任务”的设想不同,安心财险的经营屡受诟病:先是推出的“闲时退费”“首月0元”等所谓的创新之举,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并被要求整改;紧接着,与米缸金融合作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出现大面积逾期,导致面临集中赔付,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到2020年四季度,安心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骤降至-176%,净亏损已增至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和净资产皆为负数,风险评级被评为D级。
2021年1月,原银保监会决定对安心财险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要求公司增加资本金、停止车险新业务,并降低高管薪酬,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降幅需高于平均水平。
安心财险虽多次尝试增资、寻求新股东,但均未果。从2020年四季度起,安心财险连续16个季度偿付能力为负,风险信用等级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持续处于D级。到2024年第3季度,其累计净资产缺口进一步扩大到-7.35亿元,同期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71.59%,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且资不抵债。
转折点出现在去年2月,安心财险将注册地址由北京市变更为江苏省苏州市。同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同意苏州国发集团筹建东吴财险。从披露的股权结构来看,从安心财险到东吴财险,股东版图已彻底重构,呈现出鲜明的国资主导特征。股东阵容以苏州本地国资力量为主力军,苏州国发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
中小财险凸显经营之困
“安心财险的落幕极具代表性,一方面,暴露出其在业务风控和行业风向研判上的失误,凸显出公司治理和监管的重要性。”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心财险自成立以来,便屡收监管函和罚单,问题涵盖产品设计、信息披露、“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关联交易、内控与合规管理等,究其原因是产品策略太激进,合规性较差,违背了保险本源。“近年来,纠偏、化险成为保险业的‘新常态’,从长远来看,对安心财险的相关处置正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安心财险的案例是一堂生动的“警示课”,揭开了中小财险公司经营之困。从数据来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家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超过了60%,车险的市场份额甚至接近70%;盈利水平排名前十财险公司的合计利润占行业总利润的107%,这意味着大部分财险公司的净利润为负,承保亏损的超过70%。
“由于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且机构布局范围较窄,中小财险公司在重要销售渠道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上受到限制,从而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主营业务亏损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往往不得不依赖投资收益来弥补损失。然而,近年来投资环境波动加剧,投资收益减少,投资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中小财险公司的经营困境。”该业内人士谈道。
差异化经营是“王道”
业内普遍认为,东吴财险的成立为业内注入了新力量。但对于刚刚成立的东吴财险而言,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目前财险赛道头部效应突出,几家大型财险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新公司品牌影响力有限,客户认可度不高。”有业内人士直言,即便东吴财险背靠江苏国资,但能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特别是当前财险行业正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这对中小财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当前财险市场中强者恒强,中小财险公司必须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去寻求差异化的战略模式,秉承长期主义,面向未来趋势,充分利用自身的股东和地域优势,在细分客群、区域和市场里深耕细作,探索风险减量的机会领域,积极引入新兴科技,善于利用合作伙伴,逐步打造难以简单复制的核心专业能力,构筑自身发展的“护城河”。
东吴财险提出的定位是“数字金融、科技保险、创新先行”,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保险服务;扩展市场份额,强化区域协同,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
“能否平衡成本与效率是关键点。”周瑾建议东吴财险选择“线下+科技”双轨模式。在加大科技投入方面,可以建设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平台,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整体来看,车险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中小财险公司在非车险领域的经营面临着巨大机遇。”某财险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非车险市场涌现出众多细分领域,为中小险企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诸如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同时,政府对保险行业的扶持和引导,尤其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为中小险企带来了政策优势。此外,科技的发展,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将助力中小险企更精准地进行风险评估、产品开发及服务提升。
“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谈道,通过深入挖掘特定场景或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将保险融入场景服务中,与场景服务共同成长并逐步延伸。与此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中小财险公司也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