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出现32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更是被列为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之首。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服务消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什么是服务消费?服务消费是指人们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既包括餐饮住宿、家政、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又涵盖旅游、体育、文化娱乐、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还包括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
“当下,我国消费结构正加快从传统实物型消费向服务消费、智能消费转型,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化趋势,这种结构性升级蕴含较大的增长空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航表示。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居民对于消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生活需求,更加注重服务品质、体验和个性化,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从市场数据来看,服务消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高3.0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7.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6.1%,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当下,各地也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例如,2025年2月,辽宁省商务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等六方面入手,提出21项政策举措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为服务消费注入活力
金融业在促消费方面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服务消费的广阔市场中,消费金融公司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增加消费金融供给,金融机构要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当下,消费金融公司凭借线上、线下的持续探索,拓宽客户群体服务范围,满足了更多“长尾客群”的金融需求,显著提升了金融可得性。
部分机构较早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纯线上消费金融发展模式,极大提高了消费金融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率;不断加强对场景的探索和建设,接入线下商圈、家居、通信、教育、旅游等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例如,马上消费通过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推出“消费升级贷”“安逸生活贷”“绿色消费贷”,支持家电“换智”“焕新”等消费需求。一季度,马上消费累计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近246亿元,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200多个消费场景。2024年以来,蒙商消费金融在家用电器、教育、生活消费、装修、手机数码、旅游、婚庆、租房、家具、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发放贷款超326万笔。
消费金融公司助力服务消费前景广阔
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如何更好助力服务消费发展?
在专家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加强合作,拓展更多的消费场景。
“消费金融公司应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广交友、广结盟,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消费信贷产品吸引力。”董希淼表示,围绕衣食住行等高频场景,在电商、医疗、教育、旅游、交通、康养等民生领域,团结异业联盟,打造线上线下“场景+金融”新生态,实现终端客户的多场景触达,构建消费金融朋友圈、生态圈。
据记者了解,蚂蚁消费金融与线下商家开展联合营销,今年以来已陆续开展春节、“38女神节”、爱牙护眼季三场活动,分别针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以分期免息、立减抽奖、商家激励等方式,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实惠。
此外,专家还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加强消费者教育。随着消费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需要更加了解这些产品的特点、风险和使用方法。消费金融公司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线上线下宣传、举办金融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引导消费者合理借贷、理性消费。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消费金融公司在助力服务消费方面大有可为。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强风险管理、深化场景融合和消费者教育,消费金融公司将为服务消费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杨喜亭